對我來說,每次看到食品上的標價和收銀機上顯示的數字,就被搶劫了一次,而且既不用刀槍也不用言語恐嚇,你只能乖乖的雙手奉上。
人在London,對金錢的價值立刻錯亂了起來,路邊一間普通小餐廳掛在門口的價目表,隨便一份餐點都是4~5英磅以上(在Lonely Planet裡的說明,餐廳裡一份主餐的價格基準是8英磅);於是當我在寒風中飢腸轆轆的看見路邊在賣一片1.5磅的熱Pizza(約是14吋pizza的六分之一片),馬上像落水的人看見浮木一般,買了一片三二口吞下肚之後,肚子不餓了腦袋才開始清楚,驚覺這樣一片就要一百多塊台幣,恨不得從胃裡挖出來再吞一次。
我在London旅行最大的考驗就是每天要忍著飢餓不停的走著。有太多的地方可去,所以要不停的走,但越走就越餓,啃了幾片在TESCO買的白吐司,完全達不到止飢的效果;也試著用佐賀阿媽的方式催眠自己,肚子餓只是幻覺,嚇不倒我地。但幾次走著走著就頭昏眼花了起來。
在旅行之中,我的身體狀態就是:餓→餓過頭→又餓→餓過頭→再餓→沒法餓過頭→忍耐→非常餓→麻痺→頭昏→睡覺→hostel免費早餐吃到飽→餓…這樣子的循環。
這裡要先提一下,因為有朋友聽到“早餐吃到飽”這件事,表示十分羡慕,但我想這位朋友可能是想成飯店裡的自助式早餐,從味噌湯到煎培根,稀飯醬菜到火腿蛋任你選;基本上英國青年旅舍的早餐buffet,很簡單,就是吐司吃到飽,吃到吐;喔,當然還有牛奶穀片和咖啡,但是要培根和蛋?那只好請你花個4英磅去餐廳吃道地的英式早餐吧。(*註1)
我在幾乎不知肉味的情況下過了前三天,每天花在吃飯的錢不超過3英磅,吃得最好的就是Subway的每日特選“Sub of the day“,一份只要1.9磅,但老實說,一分錢一分貨,在小小半份麵包裡,夾上二片薄如紙片的火腿片,加三樣生菜,狼吞虎嚥的三二口吃下肚子,卻覺得更餓了。
通常自助旅行,最喜歡到當地的市場或是夜市之類的地方,感受一下當地生活的文化,順便享受道地的美食;但在London,走進人聲鼎沸的傳統市場裡,馬上被不遠處傳來的陣陣烤肉香味吸引,走近大排長龍的烤漢堡排攤位一看,一客居然也要3.5磅,旁邊的熱狗攤,一份2.5磅,熱咖啡熱巧克力,一杯都要0.8到1磅不等,原本天氣冷的讓人想喝點熱飲,一看見價錢,心比天氣還冷。
第四天我換了一間有公用廚房的hostel後,情況好了一點,中午在外面還是用白吐司加上早上從旅舍的早餐裡A出來的果醬,晚餐就自己料理。雖然食材的價格還是不便宜,但是比起熟食的價格還是低廉不少,我猜大多是貴在人工的成本上吧。
剩下在London的幾天,每天都用一大盤的通心粉結束飢餓的一天。為什麼是通心粉?因為那是我在TESCO可以找到最便宜的材料,一大包生通心粉不到1英磅,一罐蕃茄口味裡面還有肉末和蕃茄塊的義大利麵醬0.9英磅多,一盒當日特價的火腿,裡頭大約有8片吧,也不到1英磅。這些就足足讓我一天一餐吃了三天(我想正常人可以吃六餐,這一點從我盤子滿出的程度和老外驚恐的表情可以證明)。
耶誕夜當天,我的食材剛好在前一晚吃完了,於是我上午在外遊盪時心中就一直記掛著,晚上一定要趁早先回旅舍附近的TESCO採買一番,如果不幸今晚商店提早打烊,明天整個城市都停擺,我就要餓一整天了。
照例的又買了通心粉,不過這回改買了普通的蕃茄醬,新鮮的蕃茄和磨菇,我想至少吃起來會有吃新鮮料理的感覺吧。正在想著耶誕節要怎麼幫自己加菜,一眼瞄到在冷藏櫃裡一大盒已經烤好,只需要微波加熱的棒棒腿,莫約有十來隻,居然只要2.6英磅,這個時候,就算是志玲姐姐和棒棒腿二選一,我想一定也是棒棒腿勝出吧。
一回旅舍馬上就拿了八隻棒棒腿放進微波爐,剩下的四隻想著留做明天的中餐配通心粉,結果八隻吃完了意猶未盡,最終,十二隻棒棒腿就這樣消失在耶誕夜裡的神秘百慕達三角洲。
下回還是去落後一點的國家好了,我看著空空如也的雞腿紙盒感嘆著。
TESCO應該還開著吧?
*註1:後來我還真的住到一間早餐有水煮蛋、培根、火腿、臘腸、可頌、巧克力捲吃到飽的青年旅舍,價錢是貴了1~2英磅,不過也實在是太誇張了。
*註2:當離開London之後,我終於找到了非常省錢的超市,可以用和台灣差不多物價水準的費用滿足大多數日常所需,這又是後話了。
 





1 意見:
我 我 我的英國卡ㄋ
你說要叫奧蘭多寄給我的
嗚~~~~~~><
張貼留言